百度文库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

科技

百度文库2024年11月15日发布:专访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王进杰:“人的能力建设”是中非合作的关键

作者:Hauptman | 责任编辑:Admin

本次大会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科技领袖,共同探讨未来科技趋势...

【新澳天天开奖资料大全最新100期】

【新奥最快最准免费资料】

【2024精准免费大全】
【2024资料精准大全】
【2024新奥历史开奖记录63期】
【2024新澳正版免费资料】
【澳门正版挂牌免费挂牌大全】
【2004新奥精准资料免费提供】
【新澳免费资料大全正版资料下载】
【2024新澳门原料免费】

“中非合作论坛在促进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与发展以及南南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人才培养、政治互信、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与基建投资等取得了诸多成果。”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王进杰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王进杰表示,对于本次峰会成果的期待主要包括:一是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推动非洲工业化发展;二是促进技术溢出和技术转移;三是加强青年与教育合作。

王进杰。资料图

将“人的能力建设”作为中非合作的重要一环

《21世纪》:今年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北京举办,主题聚焦“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你对峰会成果有何期待?

王进杰:我的期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推动非洲工业化发展。据统计,非洲制造业投资到2030年预计达6663亿美元,制造业将成为创造新岗位、吸引本地和外国投资的重要支柱。期待依托非盟《加速非洲工业化发展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以及联合国第三个“非洲工业发展十年”(2016—2025年)等,促进现有合作机制协同增效,形成国际社会助力非洲工业化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非洲逐步完善产业链,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二是促进技术溢出和技术转移。为了推动非洲工业化发展,中国在非洲的商贸和投资合作中促进了技术溢出和技术转移。这种合作不仅限于自发的技术溢出,而是发展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技术转移策略。我们对在非洲七国15座工业园区里的184家中国企业的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在非洲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的缺乏,这导致了聘用合适的员工变得困难。因此,企业需要与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共同促进技术溢出和技术转移,形成良性的合作成果。通过这种合作,可以加强非洲本地人才的培养,提高当地员工的技能水平,从而解决企业在当地运营时遇到的人才瓶颈问题。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非洲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三是青年与教育合作。青年失业率高是非洲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在非洲实施教育合作项目时,应注重培养青年的工业化思维和工业化技能,这是中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非洲拥有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人口红利显著,但教育体系存在与前殖民时期相关的课程设置问题,导致“所学非所用”的现象,社会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业化所需人才储备。因此,中国在非洲的教育合作项目中,需要特别强调从“教育”到“就业”的闭环人才培养机制。目前,中国通过提供奖学金、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以及与非洲高校合作等方式,支持非洲教育发展,培养本土人才。但是,这些举措还远远不能满足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因此,需要加大力度,鼓励“职业教育出海”和“技术技能出海”,将“人的能力建设”作为中非合作的重要一环。

《21世纪》: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成立以来,对于促进中非关系以及南南合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王进杰:中非合作论坛在促进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与发展以及南南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软、硬两方面的成果。

“软成果”包括:一是人才培养。中国通过提供大量的培训机会、设立人力资源开发基金、提供奖学金等举措,帮助非洲培养了大量人才。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也逐步完善,建立起包括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和企业大会等在内的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机制,有效推动了各项合作的实施。二是政治互信增强。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加强了双方的政治互信和政策协调。三是文化交流。中非文明互鉴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出海”在带动金融资本“出海”的同时,中国文化和语言也联合一并“出海”。伴随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出海”,参与中非合作,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必然成为商贸和投资的显著溢出效应。

“硬成果”包括:一是经济合作深化。通过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中非经贸合作达到新高度,贸易额屡创新高,中国已成为非洲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二是中国在非洲承建了大量基础设施项目,涉及领域包括交通、能源、电力、住房等。

继续落实“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

《21世纪》:根据你调研了解的情况,近年来中非围绕农业领域的合作有何特点?未来中非在农业技术、粮食安全等领域如何深化合作?

王进杰:在农产品贸易领域,中国自非进口农产品金额已经实现连续7年正增长,中国自非进口的坚果、蔬菜、花卉、水果等增长显著。例如,2023年,中国从南非进口鲜梨同比增长超1700%,从肯尼亚进口牛油果金额同比增长超600%。这反映了中国尤其重视推动非洲优质特色产品输华的政策导向。

此外,过去十年,中国在非洲建成2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百余项先进农业技术,带动当地农作物平均增产大约都在50%左右,惠及百万非洲小农户。中国还向非洲提供了大量的农业技术援助和培训,帮助非洲提升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我们在赞比亚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了解到,每年都有3000到5000个农户接受中国农业技术短期培训。

目前,我们正在非洲调研,发现今年非洲多国面临严重干旱问题,南部非洲降雨量是40年来的最低水平,津巴布韦、赞比亚等国更是经历了百年来最干燥月份。厄尔尼诺现象又助长了干旱。目前,南部非洲的干旱区域正在扩大,范围已西至博茨瓦纳和安哥拉,东及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由于南部非洲的灌溉系统较不完善,大多数国家的粮食生产主要依赖雨水灌溉,预计仅南部非洲就有近2000万人面临粮食危机。

鉴于农业仍然是非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进行粮食援助之外,长远来看,中国需要继续通过技术援助、投资合作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粮食安全。展望未来,中非双方在农业技术、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需要继续落实“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包括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市场拓展、技术转移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以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21世纪》:中非投资合作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是非洲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近年来,中国对非投资呈现出什么变化和发展趋势?

王进杰: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呈现出以下几种重要变化和发展趋势:

一是投资领域的多元化。传统上,中国对非洲的投资集中在能源、矿产资源等。近年来,中国对非投资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涵盖农业、制造业、金融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尤其是农业和加工制造业领域。这些领域的投资,不仅推动了非洲的工业化进程,还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与经济自主性。

二是重视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投资。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中国对非投资也越来越注重环保和绿色发展。中国企业开始投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同时,在农业和制造业中引入环保技术,以减少环境影响。整体来看,绿色投资的增加,有助于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是中小企业的参与有所增加。以往,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开始进入非洲市场,在农业加工、商贸物流、服务业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的投资势头。这些企业的进入,不仅促进了中非之间的经贸往来,还带来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合作模式。

四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本地化战略日益突出。我们今年暑期在非洲调研发现,中国企业在非洲越来越注重履行社会责任,采取本地化战略。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中国驻外使馆和当地华人华侨共同积极参与。投资建设的企业不仅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还通过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改善当地社区的生活条件。中国企业在管理层和技术岗位上也越来越多地聘用当地人才,有的企业还聘用来自巴基斯坦或者印度的第三国高级经理人,提升了企业的本地化程度和可持续经营能力。

《21世纪》:未来,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建议重点关注哪些领域?

王进杰:我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领域:

一是以电力、通信、水利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通过承建电网、绿色电力等项目,有助于解决非洲发展的“燃眉之急”。

二是发展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非洲国家也在积极寻求能源转型。非洲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水能资源,但开发利用率较低,中国企业可以在这些领域开展合作,帮助非洲国家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这既符合全球低碳发展的趋势,又能满足非洲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三是农业与食品加工领域。非洲的农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但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导致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中国企业可以在农业技术转移、食品加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帮助非洲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同时也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农产品。

四是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当前,数字经济在非洲发展迅速,特别是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互联网普及等领域。非洲年轻人口比例高,对数字技术接受度高,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在数字技术和应用创新方面有着丰富经验,企业可以通过投资非洲的通信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平台、金融科技等领域,推动非洲数字经济发展。

五是教育与职业培训。非洲年轻人口众多,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不足,导致就业市场供需不匹配。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教育和培训项目,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劳动人口的技能水平,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这也有助于中国企业在非洲实现更高水平的本地化运营。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2024新奥资料免费精准051】 【新澳门今晚开奖结果+开奖直播】 【新澳2024年精准正版资料】 【2024新澳精准资料免费】 【新澳天天彩免费资料大全特色】 【新澳好彩免费资料查询2024期】 【澳门免费材料资料】 【2024新奥门今晚资料】

作者简介:Simone,资深科技记者,专注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报道。

最新评论

Carolina 2024-11-14 24:14

这种合作不仅限于自发的技术溢出,而是发展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技术转移策略。

IP:54.10.3.*

友田彩也香 2024-11-14 13:18

鉴于农业仍然是非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进行粮食援助之外,长远来看,中国需要继续通过技术援助、投资合作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粮食安全。

IP:19.42.3.*

李志常 2024-11-14 15:24

目前,中国通过提供奖学金、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以及与非洲高校合作等方式,支持非洲教育发展,培养本土人才。

IP:98.41.8.*